隐修,并非远离尘世-St Benedict
- Ideale dell'Amore
- Jul 12
- 5 min read
亲爱的孩子们,千百年来,天主在不同的时代,召叫每一位圣人圣女,用那个时代的方式来追随天主。教会也因此拥有了诸多不同特色的修会团体,闪现着各自的神恩,百花齐放,成为世界的灯塔。

我们写过——
耶稣会的会祖
奥斯定会的会祖
道明会的会祖
方济会的会祖
加辣会的会祖
慈佑会的会祖
仁爱修会的会祖

今天我们要写的这位老人家,他的名字意思是“有福”(Blessed)。他在卡西诺山(Monte Cassino)所创办的修道院,被摧毁又被重建了三次。他的会士们以“祈祷与工作”为座右铭。因为会袍是一袭黑衣,会士们甚至得了“黑修士”(Black Monks)的别号。他的修会至今,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,出了几十位圣人、圣女、殉道者,数十位教宗,几千位主教、院长、有名有姓的神学家,也衍生出了大大小小的修会。

这位老人家是谁呢?这位名叫本笃(St Benedict of Nursia)的圣人,与其说他是本笃会的会祖,不如说,他是整个西方隐修制度的鼻祖。我们曾经写过历史上一位非常谦卑、伟大的圣人教宗额我略一世。这位教宗就是圣本笃的头号粉丝。他在本笃离世50年的时候,写下这样的文字纪念他:“这位深爱天主的人,不但以众多奇迹光照这大地,同时也因为懂得运用动人的言词讲解教义真理,而光芒四射。”

圣本笃出生于公元480年前后,来自Nursia诺齐亚省。他的父母相当富有,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,将本笃送去了罗马求学。然而,他并没有在此地逗留太久。年轻的本笃厌恶于同侪同学放纵的生活方式,他一心只想“为天主所喜悦”(soli Deo placere desiderans)。因此,本笃甚至没有等到完成学业,便离开了罗马,退隐到了罗马以东的山区。在那里,他与一群隐修士组成的团体在一起,不久他又独自退隐到苏比亚古(Subiaco)的一个山洞中,整整潜修了三年。这个洞穴,从中世纪开始,便成了本笃会的心脏圣穴。

在苏比亚古的三年,是他完全与天主独处的三年,也是让本笃趋向成熟的岁月。也是在这里,他经历了每个人都要忍受的三种诱惑,"以自我为中心"的诱惑、感官的诱惑、愤怒与报复的诱惑。本笃一直坚信,自己唯有经历并且战胜了这些诱惑,他才有可能为所有身处同样境地、有着各种需求的人们,给予一些为他们有用的话语。
在苏比亚古的时候,当附近一座隐修院的院长离世时,这个团体的成员前来请求本笃担任他们的院长。本笃了解过这个修院的生活方式和会规后,心中明了他们与自己的隐修戒律非常不同。然而,绕不过会众的苦苦哀求,本笃答应试一试。很快,实验便失败了。这些会士们不喜欢本笃的修行方式,甚至打算毒死他。传说他们先在他喝的杯子里下毒,可是本笃祈祷祝谢后,杯子裂开了。本笃便离开了这个团体,回去了自己的山洞。可是在山洞不远处,有一位对他的声名心生嫉妒的同僚,向他投喂了有毒的面包。本笃在用餐前,照例祈祷感谢上主,他的祈祷尚未结束,一只乌鸦飞过,叼走了这个有毒的面包。

本笃并没有心生仇恨,反而靠着祈祷和克己的力量,让自己度过了这些挑战,重新获得了心灵的平安。他也学会了如何控制自我,与周遭和谐相处,并与他人建立一份和平。直到这个时刻,天主才透过圣人的手,在苏比亚古不远处的山谷中,创建了本笃最初的隐修院。随着他身上发生的奇迹越来越多,纵使本笃再低调,他的圣德依然吸引了许多人来。本笃在苏比亚古一带,创办了12座隐修院。

到了公元529/530年,49岁的本笃离开了苏比亚古,搬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卡西诺山。此时,他内心与天主的关系,以及隐修生活的经验,都已经进入到更为成熟的阶段。在大额我略教宗的笔下,本笃离开那鲜有人迹的小山谷,搬去了卡西诺山,一处位于罗马和那不勒斯中间的山。在这里,不但能俯览四周围绕着的大平原,而且从远处便可见到的高地。这个搬迁,其实象征着他内心对于隐修生活的进一步思考:隐匿的隐修生活固然有它存在的理由,但对教会和对社会来说,一座隐修院也有它的公众价值——它需要让人看见天主,需要成为世人获得生活动力的信仰见证。

本笃的一生,都沉浸在彻底的祈祷氛围内,没有祈祷便不能经验到天主。然而,本笃的灵修,绝非和现实脱节的内心活动。本笃生活的年代,正处于大时代变化的混乱中。然而, 圣人一直在天主的注视下生活,也是因为这样,他从不忽略对日常生活所负有的义务和责任,从不忽视人的实际需要。
有一天,在本笃的修院里,来了一位贫苦的人,请求会士们施与一点点油。本笃自然点头,可是修院负责伙食供应的管窖人却拒绝了。因为修院只剩下最后一点油,如果给了,大家就都没有食物了。本笃心痛于管窖人的小信德,他跪下来祈祷。就在他祈祷的时候,油窖里出现了冒泡泡的声音。在会士们目瞪口呆中,天主把整个油罐子都注满了油,直到盖子都被顶出来,漫溢到地面上。
亲爱的孩子们,我们的心和人生,也常常会是空荡荡一如这油窖。可是,我们可以如同本笃教导我们的祈祷,仰仗对天主上智看顾的信赖,由天主倾注恩宠,注满我们的内心。让我们在天主的美善中,清空自己的人性和顾虑,等待天主的恩宠在外面内冒泡泡的声音。

本笃在公元543年的3月21日离世,这一天,也是天主提前告诉他的日子。在他离世后近1500年的今天,他对天主的热枕,一生唯有天主可追寻的执着与爱,依然是撬动我们内心的楷模。

今天,我们都知道,圣本笃是本笃会的创始人,他书写的会规,今日依然影响着许多的修道人。他在《会规》(Regola)中,称隐修生活为「一所为主服务的学校」,并要求他的隐修士,「没有任何别的事情比对天主的工作 (即神圣日课或时辰祈祷) 更重要」。

圣本笃的一生,是祈祷的一生。他强调说,祈祷最重要是聆听,之后再将这聆听变为实际行动。他说:“主每日都在等待我们以事实回应祂的神圣教导” 。如此一来,隐修士的生活将变成一个行动和默观的共栖,结出丰富的果实,「好让天主在一切中受到光荣」。
这位1500年前的前辈,他是一位创新者,在他之前,没有人曾经设立过这样的隐修会。那些在目前看来,是历史的过往,在圣人那个时代,却是他怀着对天主的信赖,对未来的大胆、冒险的尝试。所以,今天,当我们默观天主在这位圣人身上的计划时,我们既要静默地去聆听天主的声音,也要大胆地回应天主在我们身上的计划。

圣本笃,是学生的主保,
也是欧洲的主保。
如果你们对于以本笃的名字命名的十字架感兴趣,
我们稍后来详解。

图片资料见图中标识。
We pray for all those who work for God without counting cost.
原创不易,请订阅我们
👉并分享给更多你爱的人们
Comentarios